發菩提心
一剎那的動機,充滿無限慈悲,就是「菩提心」。而大乘與小乘的差別,在於「菩提心」的有無。
寂天菩薩在《入菩薩行論》裡所揭示的「願菩提心」和「行菩提心」。「為令一切眾生離開三界輪迴的痛苦,究竟成佛,我願如過去的佛陀和八大菩薩們,行一切善,直到成佛為止;成佛後,願以身、語、意配合自己的能力,行利他事業,直到永斷輪迴為止」,這種想法是「願菩提心」。具備「願菩提心」,實際從事持咒、念佛、誦經、唸菩提心祈請文、大禮拜、繞塔、朝聖、靜坐等,任何身體和言語的活動,都是「行菩提心」。
「菩提心」是行善巧方便最殊勝的「訣竅」。具足菩提心而行懺悔,可完全消除業障與障礙。 否則形式上的懺悔,雖可減少業障與障礙,卻無法完全消除。
月稱菩薩在「入中觀論」中說:「菩提心是一切諸佛菩薩的來源。因菩提心而行善,必定究竟成佛;沒有菩提心,如煮砂無法成飯,佛果無望。」因此,若具足菩提心,累積福慧資糧時,必能得到圓滿究竟的結果,否則資糧累積緩慢而不圓滿。這就是大乘聚集所有優越於一處的殊勝關鍵。